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250
- 题名/责任者:
- 中国电影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李娟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ISBN及定价:
- 978-7-5201-1858-3/CNY68.00
- 载体形态项:
- 320页;24cm
- 丛编项:
- 中原学术文库.青年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李娟 著
- 学科主题:
- 电影史-研究-中国
- 学科主题:
- 国家-形象-研究-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J909.2
- 中图法分类号:
- D6
- 一般附注:
- 本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
- 提要文摘附注:
- 中国文化在继承性与超越性中寻找着体现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途径,电影叙事为建构民族个体记忆和实现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多维空间,在不断建构着中国影像的主体性话语系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符码系统经历了碰撞融合之后,对本民族的身份与文化认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历史文化积淀下的情感体认铸就了民族的价值意蕴内核,在民族个体心理动机下,由具体的影像文本转化为自我想象与价值沉淀,以艺术表达、审美叙事、影像阐释等方式进行符号转化,呈现富有历史感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精神,实现对民族与人类命运的终极探寻。而21世纪以来的国产电影,大多具备在想象中进行文化反思与人性追问的特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文化逻辑驱使下,各民族都开始竞相展示以本土价值主体、文化主体、政治主体等为主的文化秩序与观念形态,更加需要保持文化的自主性而不被纳入所谓主流话语与价值系统,这其实也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根本性存在。而从文化存在角度来看,影像建构的历史记忆似乎比其他形态更能够承担起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某些功能。
全部MARC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