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50
- 题名/责任者:
- 铜陵师姑墩:夏商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等] 编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
- ISBN及定价:
- 978-7-5010-6703-9 精装/CNY680.00 (全2册)
- 载体形态项:
- 2册 (65, 760页, [261] 页图版):图, 地图;29cm
- 并列正题名:
- Excavation and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at shigoudum site of Xia, Shang and Zhou period in tongling
- 其它题名:
- 夏商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
- 个人责任者:
- 吴卫红 主编
- 团体次要责任者: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 学科主题:
- 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发掘报告-铜陵-三代时期
- 中图法分类号:
- K878.05
- 一般附注:
- 本报告出版得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资助 本报告后期整理研究得到中宣部人才项目“并江融淮 —— 文化中国在泛江淮区域的历史趋势”和安徽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支持 本报告为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项目 —— 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皖南先秦矿冶遗址项目成果
- 题名责任附注:
- 题名页题其余责任者: 安徽大学, 铜陵博物馆, 铜陵市义安区文物局
- 责任者附注:
- 书内题: 吴卫红主编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是铜陵师姑墩遗址的发掘报告, 201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师姑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面积近1300平方米, 发现商周时期房址2座、灰坑10个、沟7条、水井1眼, 另有大量柱洞和少量木头、石头堆积, 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石器、铜器等文物, 另有较多的铜渣和炉壁残块。师姑墩发掘首次确立了皖江沿岸和皖南地区较完整的夏商—春秋时期的年代框架。特别是青铜冶铸遗存的发现, 首次明确证明了皖南铜矿的开发早在商代已经盛行, 青铜冶铸现象普遍, 对研究商周时期青铜生产提供了丰富材料。
全部MARC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