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39

题名/责任者:
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侯步云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ISBN及定价:
978-7-5203-8477-3/CNY128.00
载体形态项:
388页;24cm
个人责任者:
侯步云, 1979- 著
题名主题:
春秋-研究-宋代
学科主题:
理学-研究-中国-宋代
中图法分类号:
K225.04
中图法分类号:
B244.05
一般附注: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XZS011)
责任者附注:
侯步云(1979-),生于河北南宫,历史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北宋<春秋>学研究》,参与撰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五经学与理学关系研究”“儒家气节观的历史嬗变研究”两项。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383-388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系统研究整理宋代学人研究《春秋》的情况,揭示其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纵观《春秋》学在古代的发展脉络,北宋王安石本人的学术特点及其新法对《春秋》的官方定位成为《春秋》学研究方向、方法上的转折点,即《春秋》开始与抽象概念产生联系,开始由主动方转为被动方。此前宋初学人对《春秋》的认识、阐述集中于制度、法则等操作层面,力图从中回归儒家之道;此后,北宋中后期至南宋中期《春秋》学逐渐成为“理”的落实载体,尤其是在朱熹那里《春秋》完全成为理学的附庸;到南宋后期,《春秋》逐渐摆脱理学框架,走向自觉,与史学、考据学日渐密切。这其中既有理性精神的成长因素,也与《春秋》经传自身的特点有关。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定位
K225.04/2721 2407774   北书院三楼     保留本 定位 北书院三楼
K225.04/2721 2407775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可借 定位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K225.04/2721 2407776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可借 定位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