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79
- 题名/责任者:
- 刑事诉讼的中国问题与地方经验/王彪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 ISBN及定价:
- 978-7-301-32848-4/CNY68.00
- 载体形态项:
- 329页;23cm
- 个人责任者:
- 王彪, 1984- 著
- 学科主题:
- 刑事诉讼-研究-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D925.204
- 一般附注:
- 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刑事诉讼的中国问题与地方经验”最终成果(项目编号: 21SKJD016)。
- 责任者附注:
- 王彪,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法学博士。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309-321页) 和索引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主要讨论五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且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主要依据的是笔者的地方性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司法实践中的情况, 主要通过对“逮捕中心主义”和“过度起诉”两种现象的描述, 来说明检察官客观义务的乌托邦 ; 二是刑事审判权运行机制, 根据立法规定, 法定裁判主体是独任庭、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 而实践中的情况则较为复杂, 法院系统内部有一套控制刑事裁判权的方法, 由此造成立法与司法的脱节 ; 三是刑事诉讼中的审辩关系 ; 四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主要讨论两个立法没有规定的问题, 即非法证据对法官心证的影响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威慑效果问题 ; 五是案件处理模式的类型化, 区分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 对于认罪案件, 可以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处理, 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如何确立则面临一定的争议 ; 对于不认罪案件, 法律规定的处理方式有三种, 即有罪、无罪和证据不足的无罪, 司法实践中, 对于其中疑罪的处理, 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均有规律可循。
全部MARC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