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68
- 题名/责任者:
- 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研究 (1937-1949年)/杨利娟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 ISBN及定价:
- 978-7-5166-2330-5/CNY38.00
- 载体形态项:
- 202页;24cm
- 其它题名:
- 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研究1937-1949年
- 丛编项:
- 文学研究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杨利娟 著
- 学科主题:
- 乡土小说-小说研究-中国-1937-1949
- 中图法分类号:
- I207.42
- 一般附注:
- 本书由人文在线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 责任者附注:
- 杨利娟,河南偃师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194-200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主要内容: 解放区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从革命叙事角度切入, 从生成语境、创作主体、叙事主旨和审美风尚等四个方面解读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化历程, 系统探讨解放区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关系。“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手段,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革命力量被纳入到民族国家建制方案之中, 并逐渐走向体制化轨道。文学的这种变革, 首先是由1940年代特殊的战争语境所致。文学要走向“革命”化, 必然有赖于创作主体的革命化即作家的转型。本章抽取赵树理、丁玲和马烽为代表, 试图通过他们的创作个案来管窥革命与解放区作家之间的微妙关系。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化最直观地反映在其叙事主旨紧扣“革命”这个时代关键词汇。本章从农民形象的成长、诉苦斗争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解读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如何与革命产生胶着关系。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叙事主旨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其审美风格的变迁。在以《讲话》为核心的体制化文学生产轨道中, 实录和简化成为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 小说相应地呈现出写实基调和明朗激越的审美风格。
全部MARC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