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33

题名/责任者:
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探源/陈晓龙, 姚成得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ISBN及定价:
978-7-5203-4754-9/CNY86.00
载体形态项:
254页:图;24cm
丛编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丛书
个人责任者:
陈晓龙, 1962- 著
个人责任者:
姚成得, 1969- 著
学科主题:
品德教育-研究-中国-古代
中图法分类号:
D64-092
责任者附注:
陈晓龙,男,汉族,1962年生,甘肃镇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学学会理事,全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甘肃省哲学学会会长,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先秦诸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甘肃社科基金等重大研究项目14项,曾获甘肃“五个一”工程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教学成果奖等教学科研奖励14项。姚成得,男,汉族,1969年生,甘肃灵台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高级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体运行与管理等,曾获全国广播电视理论“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称号,参与完成省部级社科项目研究课题多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次,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发表论文多篇。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244-252页)
提要文摘附注:
人格养成就其最一般过程来说,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是一般,而人格养成所表现出的个体道德品质是个别,要使一般的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必须使处于一般层面的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具体化、个体化、生动化、丰富化,这样才能为个体所接受,才能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相比较而言,在个体人格养成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先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与交往,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正式制度。面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古代人格养成过程中,民间规约、民间仪式、民间道德楷模、民间教育机构等非正式制度作为载体和途径,在促使一般社会价值观念具体化、个体化、生动化、丰富化,以培育个体道德品质方面作用的发挥,于今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定位
D64-092/7464 2313331   北书院二楼     保留本 定位 北书院二楼
D64-092/7464 2313332   3楼南马列政治借阅室     可借 定位 3楼南马列政治借阅室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