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75
- 题名/责任者:
- 《明实录》天象记录辑校/刘次沅著
- 出版发行项:
-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9
- ISBN及定价:
- 978-7-5518-2005-9/CNY80.00
- 载体形态项:
- 11, 360页;21cm
- 个人责任者:
- 刘次沅 著
- 题名主题:
- 明实录-天象-记录
- 中图法分类号:
- K248.07
- 一般附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提要文摘附注:
- 中国历代史书中存有大量的天象记录,在全世界独树一帜。这一方面是由于对星占的迷信,另一方面也是为天文学研究积累资料。由于现代天文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古人记载的事件多数可以方便地重现。这对于古籍校勘,历史和科技史研究,甚至当代科学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存早的天象记录是殷商甲骨文中的日月食,更早的线索见于《尚书·胤征》所记“仲康日食”,此后还有西周时期的“天再旦”“天大噎”和《诗经》中的“十月之交”等模糊记载。早的日期确切的日食见于《春秋》鲁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春秋》记载日食37条,大多数准确无误,是中国古代史书中连续系统地记录天象之始。自《汉书》开始,各种天象记录被系统地、大量地记录于诸史天文等志中,日食同时被常规地记载于诸史本纪中。自西汉起,大多数实际发生的日食都被记录下来。也有少量记录带有更多的信息,例如时刻、食分、地点等。相比之下,月食在中国古代不受到重视。系统的月食记录,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并且远不及日食记录那样齐全。
全部MARC细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