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57

题名/责任者:
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王铭铭著
版本说明:
增订本
出版发行项:
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21
ISBN及定价:
978-7-80768-297-4/CNY48.00
载体形态项:
233页, [8] 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23cm
其它题名:
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
丛编项:
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
个人责任者:
王铭铭
学科主题:
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中图法分类号:
K295.75
责任者附注:
王铭铭, 人类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社区研究、民族学、中国西方论、社会理论等。著有《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2008)《人生史与人类学》(2010)、《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英文版, 2014)、《超社会体系: 文明与中国》(2016)、《刺桐城: 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2018) 等。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198-206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叙述了中国福建省一个小村庄--溪村的社会生活史。作为三篇著述之合编, 本书从不同侧面透视了一个远离中国“核心区”的遥远村庄的社区史, 在继承中反思了汉学人类学宗族理论的“东南模式”。作者在溪村对于作为地方政治和观念形态的家族展开的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 使我们看到一个“血缘群体”如何走出“古代”、进入“近代”。溪村人在逐步脱离文化母体的过程中, 要面对强化的国家和“反民间文化”的“大众文化”, 也要面对现代文化对于社区“小传统”的压抑。他们怎样适应? 怎样在日常生活和“非常仪式”中再度创造社区生活的活力? 村民们那些围绕复兴传统活力而展开的努力, 对于我们这些可能已经过快地适应了现代文化的都市人不无启发。文本的“小地方叙事”, 为我们理解上述问题提供了“以小见大”式的说明和启发。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定位
K295.75/1088/ -1 2398366   北书院三楼     保留本 定位 北书院三楼
K295.75/1088/ -1 2398367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可借 定位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K295.75/1088/ -1 2398368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可借 定位 6楼南中外历史借阅室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
  证件号 条码号 Email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