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070nam0 2200289 450
- 010 __ |a 978-7-5203-3728-1 |d CNY78.00
- 099 __ |a CAL 012019022381
- 100 __ |a 20190116d2018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规约与天性 |A gui yue yu tian xing |e 幼儿社会规范教育研究 |f 裘指挥著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 2018
- 215 __ |a 301页 |c 图表 |d 24cm
- 314 __ |a 裘指挥,1974年1月生,江西婺源人,学前教育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及各级各类课题16项。出版《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青少年人生规划与指导》等著作 10种;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12项省级以上成果奖。
- 330 __ |a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合理的社会规范教育是促进幼儿社化的重要路径。本书提出了考察幼儿社会规范教育合理性的分析框架,即合理的幼儿社会规范教育是“形式合理、实质合理和实践合理”三者的有机统一。形式合理体现在:类型结构合理、外在形式合理性和程序合理;实质合理要求规范的价值诉求以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小公民”为主,规范的规约以不侵犯幼儿的“个人领域”为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权利、平等、正义、合作、互惠等价值理念为核心,强调规范自身内在而非工具性价值;实践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规范做出适宜的反应、鼓励幼儿参与班级规范的制定,教师要坚持建构式的理念,即规范的产生主要是班级主体间多方的协商、博弈,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规约,教师要理解幼儿同伴间规范生成的路径,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是支持幼儿的自主解决,而不是包办一切。
- 606 0_ |a 学前儿童 |A xue qian er tong |x 社会教育 |x 研究
- 701 _0 |a 裘指挥 |A qiu zhi hui |4 著
- 801 _0 |a CN |b HYSYL |c 20190308
- 905 __ |a SCNU |f G61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