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535nam0 2200301 450
- 010 __ |a 978-7-5203-9324-9 |d CNY388.00
- 099 __ |a CAL 012022026441
- 100 __ |a 20211226d2021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A song dai zhi qing dai di ling xing zhi bu ju yan jiu |d =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imperialtombs from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f 孟凡人著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 2021
- 215 __ |a 906页 |c 图 |d 29cm
- 314 __ |a 孟凡人,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在安阳殷墟、西安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元大都、山西夏县东下冯史前遗址、洛阳汉魏故城、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和佛寺遗址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并对新疆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古调查工作。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边疆考古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片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职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边疆考古学,汉唐考古学。主要著作有《北庭史地研究》《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丝绸之路史话》《明代宫廷建筑史》《明朝都城》《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新疆考古论集》等15部专著,发表各种论文150余篇。
- 330 __ |a 本书首次尝试将宋代至清代帝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并将其置于秦汉以后帝陵整体之中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说是以前人一些单项或零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而对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进行较全面的、较系统的综合研究。 帝陵形制布局是帝陵考古学最基础、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本书探寻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间的承袭演变关系,探寻宋代至清代汉族帝陵与其他民族帝陵形制布局间的影响和被影响关系及其相互融合的情况,探寻秦汉至唐代帝陵形制布局中影响并潜隐于宋代及其以后帝陵形制布局之中的因素,据此可为研究自秦汉以来各朝代帝陵形制布局间内在的承袭、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序列和轨迹,研究汉族和其他民族帝陵形制布局相互影响及彼此融合,形成中华一体帝陵文化体系的过程及其构成要素和模式,构建中国帝陵考古学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在中国古代帝陵考古学形成完整体系的链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的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 510 1_ |a Research on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imperialtombs from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z eng
- 606 0_ |a 帝王 |A di wang |x 陵墓 |x 布局 |x 研究 |y 中国 |z 宋代—清代
- 701 _0 |a 孟凡人, |A meng fan ren |f 1939- |4 著
- 801 _0 |a CN |b PUL |c 20220331
- 905 __ |a SCNU |f K878.84/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