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1784nam0 2200313 450
- 010 __ |a 978-7-5203-8477-3 |d CNY128.00
- 099 __ |a CAL 012021093398
- 100 __ |a 20210903d2021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 |A song dai 《 chun qiu 》 xue yu li xue yan jiu |f 侯步云著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 2021
- 300 __ |a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XZS011)
- 314 __ |a 侯步云(1979-),生于河北南宫,历史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北宋<春秋>学研究》,参与撰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春秋》学与理学研究”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五经学与理学关系研究”“儒家气节观的历史嬗变研究”两项。
- 320 __ |a 有书目 (第383-388页)
- 330 __ |a 本书系统研究整理宋代学人研究《春秋》的情况,揭示其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纵观《春秋》学在古代的发展脉络,北宋王安石本人的学术特点及其新法对《春秋》的官方定位成为《春秋》学研究方向、方法上的转折点,即《春秋》开始与抽象概念产生联系,开始由主动方转为被动方。此前宋初学人对《春秋》的认识、阐述集中于制度、法则等操作层面,力图从中回归儒家之道;此后,北宋中后期至南宋中期《春秋》学逐渐成为“理”的落实载体,尤其是在朱熹那里《春秋》完全成为理学的附庸;到南宋后期,《春秋》逐渐摆脱理学框架,走向自觉,与史学、考据学日渐密切。这其中既有理性精神的成长因素,也与《春秋》经传自身的特点有关。
- 605 __ |a 春秋 |A chun qiu |x 研究 |z 宋代
- 606 0_ |a 理学 |A li xue |x 研究 |y 中国 |z 宋代
- 701 _0 |a 侯步云, |A hou bu yun |f 1979- |4 著
- 801 _0 |a CN |b PUL |c 20210902
- 905 __ |a SCNU |f K225.04/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