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10 __ |a 978-7-309-11227-6 |b 精装 |d CNY35.00
- 099 __ |a CAL 012016009659
- 100 __ |a 20160121d2015 ekmy0chiy50 ea
- 200 1_ |a 语境建模 |A yu jing jian mo |d = Context modeling |f 徐英瑾著 |z eng
- 210 __ |a 上海 |c 复旦大学出版社 |d 2015
- 215 __ |a 254页 |c 图, 肖像 |d 21cm
- 225 2_ |a 当代哲学问题研读指针丛书 |A dang dai zhe xue wen ti yan du zhi zhen cong shu |i 逻辑和科技哲学系列
- 300 __ |a 本书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314 __ |a 徐英瑾, 男, 1978年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专长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 延展性的研究兴趣为对于日本20世纪京都学派哲学的分析哲学重构。
- 320 __ |a 有书目 (第247-251页)
- 330 __ |a “语境”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字眼,大约是指用以限制一个对象或者事件的环境参数的集合。按照常识的看法,一个足够智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应当具备对相关的语境参数的起码的敏感性--比如知道在一个反讽的语境中不能够根据特定字眼的字面意思去解读之,或者在一个“模糊处理”的语境中不必过于苛求某些数据的精确性。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制造出一台人工机器,以使得它能够像我们人类那样去灵活地理解“语境”?这个表面上的“工程学问题”,将逼迫我们对“语境”的哲学意蕴进行深挖,并努力在人工智能、语言哲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对于“语境”的不同研究路向之间,构筑连接彼此的通道。
- 333 __ |a 本书适合科学哲学、语言分析哲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专业教师阅读。
- 410 _0 |1 2001 |a 当代哲学问题研读指针丛书 |i 逻辑和科技哲学系列
- 510 1_ |a Context modeling |z eng
- 606 0_ |a 语境学 |A yu jing xue |x 系统建模
- 701 _0 |a 徐英瑾, |A xu ying jin |f 1978- |4 著
- 801 _0 |a CN |b TJDX |c 20160121
- 905 __ |a SCNU |f H030-3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