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航 >> 新闻学[分类号: G20~G23 ]
题名 | 责任者 | 出版信息 | 索书号 | 借阅次 | |
1 |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a biographical approach | (美) E. M. 罗杰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G206-09/7048/ 1 | 8 |
2 | 传播的偏向 | (加) 哈罗德·伊尼斯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G210/2774 | 8 |
3 |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essays on media and society | (美) 詹姆斯·W. 凯瑞著 | 华夏出版社 2005 | G206/2045 | 7 |
4 | 人类传播理论 | 斯蒂芬·李特约翰, 凯伦·福斯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 G206.3/7495/ 1 | 5 |
5 |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 | 单波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G206.2/8034 | 5 |
6 | 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 | 原著 (英) 戴维·莫利, 凯文·罗宾斯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G115/8030 | 5 |
7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 | (加拿大)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 译林出版社 2011 | G206.2/8280/ -1 | 5 |
8 | 传播社会学导论 | 胡申生, 李远行, 章友德等著 |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 | G206/4752 | 4 |
9 | 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 (美) 盖伊·塔克曼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 G210/3560/ 1 | 4 |
10 |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narration and memories in 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 刘海龙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G206-09/0234 | 4 |
11 | 传播的偏向 | (加) 哈罗德·伊尼斯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 | G210/4800 | 4 |
12 |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 刘海龙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G206.3/0234 | 4 |
13 | 图像传播引论 | 范文霈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G210/4401 | 4 |
14 |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 (美) 赛弗林, (美) 坦卡德著 |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 G21/3054 | 4 |
15 |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a biographical approach | (美) E. M. 罗杰斯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G206-09/7048/ 2 | 4 |
16 | 中国广播现代性流变:国民政府广播研究 (1928-1949年) | 李煜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7 | G229.296/4096 | 3 |
17 |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 | (美) 亨利·詹金斯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G220/4400 | 3 |
18 | 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 | 彭兰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G206.2/4280/ -4 | 3 |
19 | 奇云:媒介即存有:toward a philosophy of elemental media | (美) 约翰·杜海姆·彼得斯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 | G206.2/1443 | 3 |
20 | 新闻叙事学 | 曾庆香著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 G212.2/8002 | 3 |
21 |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 | 程曼丽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G219.19/2661/ -2 | 3 |
22 | 符号叙述学视域下的网络情感传播研究 | 何飞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21 | G206.2/2112 | 3 |
23 | 南方周末写作课 | 南方周末编著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 | G212.2/4007 | 3 |
24 | 表达·戏谑:青年的媒介想象:= The medium imagination of youth | 严亚著 | 人民出版社 2017 | G206.2/1010/ 2 | 3 |
25 |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 陈阳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G206.3-3/7476 | 3 |
26 |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 | 圣才考研网主编 |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9 | G212.2/1744/ -2 | 3 |
27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考点精讲 | 主编考研专业课命题研究组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9 | G206/4415 | 3 |
28 | 仪式传播思想研究 | 刘建明著 | 科学出版社 2020 | G206/0216 | 3 |
29 |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Offentliche meinung—unsere soziale haut | (德) 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G206-53/8840 | 3 |
30 | 新闻理论十讲 | 陈力丹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 G210/7447 | 3 |
31 | 声音传播 | 孟伟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 G22/1725 | 3 |
32 | 新闻传播教育的认知与践行 | 吴廷俊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G210/6012/ 2 | 3 |
33 | 广播传播学 | 孟伟著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3 | G220/1725 | 3 |
34 | 媒介竞争与共存:生态位理论 | (美) 约翰·W. 迪米克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 G206.2/3445 | 3 |
35 | 实用报纸编辑 | 杜波, 张西静, 韩卫娟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G213/4434 | 3 |
36 |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 | 燕道成著 | 新华出版社 2013 | G219.2/4435 | 3 |
37 |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 (美) 理查德·韦斯特, 林恩·H. 特纳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G206/5470 | 3 |
38 | 清末民初媒介空间演化论 | 崔波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G219.295/2234 | 2 |
39 | 老猫学出版:编辑的技艺&二十年出版经验完全汇整 | 陈颖青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 G23/7425 | 2 |
40 | 旅游文化传播学研究 | 卿志军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 F590/7743 | 2 |
41 | 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传播 | 单波, 肖珺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G206/8034 | 2 |
42 |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 | (美) 约翰·费斯克等编撰 | 新华出版社 2004 | G206-61/5440 | 2 |
43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 (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 商务印书馆 2000 | G206.2/8280 | 2 |
44 | 中国网络视频的缘起与流变:1996-2020 | 刘瑞一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 | G206.2/0211 | 2 |
45 |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 丹尼斯·麦奎尔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 G206.3/8230/ 3 | 2 |
46 | 流动的家园:“攸县的哥村”社区传播与身份共同体研究:community communication and identity practices... | 丁未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G206.3/1050 | 2 |
47 | 游戏人、Q方法与传播学:威廉·斯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研究 | 宗益祥著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 G206.3/3083 | 2 |
48 | 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 | 主编蓝鸿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 G210/4430 | 2 |
49 |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 陈力丹,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 G219.2/7447 | 2 |
50 | 危机与变局:中美报业转型比较研究 | 辜晓进著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2 | G219.2/4063 | 2 |
51 | 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 吴瑛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 G219.26/6014 | 2 |
52 | 中国近代报刊史 | 方汉奇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 G219.29/0034 | 2 |
53 |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 | 吴瑛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 G206/6014 | 2 |
54 | 帝国与传播 | 〔加〕哈罗德·伊尼斯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G206-091/4800 | 2 |
55 | 符号·空间·文化:青年的媒介表征实践 | 严亚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 G206.2/1010/ 4 | 2 |
56 |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理论、方法与案例 | 主编王卫明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 G210/1016 | 2 |
57 | 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folklore of industrial man | (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G206.2/2133 | 2 |
58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 邵培仁, 杨丽萍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 G206.2/1742/ 7 | 2 |
59 | 风险社会与网络传播:技术、利益、伦理:technology, interests & ethics | 张燕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G206.2/1244/ 2 | 2 |
60 | 媒介融合与媒体转型 | 肖叶飞著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G206.2/9061/ 1 | 2 |
61 | 国际一流媒体研究 | 李舒东等著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3 | G219.1/4084 | 2 |
62 | 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 | 陈昌凤著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 G219.2/7467 | 2 |
63 | 萌力量:可爱传播论 | 赵新利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7 | G219.313/4402 | 2 |
64 | 电视节目策划学 | 胡智锋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G222.3/4788/ 4 | 2 |
65 | 网络社会的崛起 | 曼纽尔·卡斯特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 G20/2080 | 2 |
66 | 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 | (加) 文森特·莫斯可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G206/8050/ 1 | 2 |
67 | 传播技术研究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 | 韦路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G206/5067 | 2 |
68 | 旅游传播论 | 赵建国, 王大钟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 F590-05/4416 | 2 |
69 | 帝国与传播 | (加) 哈罗德·伊尼斯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 | G206/4800 | 2 |
70 | 媒介与风险放大:风险传播的关键议题 | 全燕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 G206/8044/ 1 | 2 |
71 | 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discourse, rhetorics and politics | 刘涛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D0-05/0235 | 2 |
72 |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the live broadcasting of history | 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著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 G206.2/3030 | 2 |
73 | 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 | 邵培仁等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 G206.2/1742/ 5 | 2 |
74 |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personal expression and public discussion in the internet age | 胡泳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G206.2/4733 | 2 |
75 | 写作如此简单:撰写技巧、自媒体运营、个人品牌打造 | 写书哥, 任康磊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G212.2/3751 | 2 |
76 | 媒介的暗面:数字时代的媒介文化批评:criticism on media culture in the digital era | 王颖吉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G206.2-39/1024 | 2 |
77 |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 丹尼斯·麦奎尔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G206.3/8230 | 2 |
78 | 新闻框架论:传播主体的架构与被架构 | 肖伟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G210/9025 | 2 |
79 |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 | (美) 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G214/2010 | 2 |
80 | 火塘·教堂·电视: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研究 | 吴飞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 K286.5/6012 | 2 |
81 | 社会转型与媒介生态实证研究 | 张国良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 G206.2/1263 | 2 |
82 | 上海报人社会生活:1872-1949 | 王敏著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 | G219.295/1088 | 2 |
83 | 政府传播:理念与实践 | 谭玲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 D035.1/3118 | 2 |
84 | 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对180篇文章的观察:observations on 180 articles | 邓树明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 G206/1746 | 2 |
85 | 广播电视文案写作 | 钟剑茜, 李近, 曾岑著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G222.1/8584 | 2 |
86 |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 | 周翔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G206/7787 | 2 |
87 | 媒介素养 | (美) 詹姆斯·波特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G206.2/1054 | 2 |
88 | 游戏学:一种媒介的视角:a media approach | 白志如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G206.2/2644/ 1 | 2 |
89 | 效应 | 中璋著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 | G206.2/5010 | 2 |
90 | 大众传播学通论 | 李苓 ... [等] 编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 G206.3/4044 | 2 |
91 | 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 | 彭增军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G210/4243 | 2 |
92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2版 | 王振业, 李舒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 G212.2/1053/ -2 | 2 |
93 | “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 | 《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 | 三联书店 2006 | G229.24/5055/ 1 | 2 |
94 | 传播学教程.第2版 | 郭庆光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G206/0709/ -2 | 2 |
95 | 媒介形象学导论 | 栾轶玫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G206.2/0041/ 1 | 2 |
96 | 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s | (美) 大卫·克罗图, 威廉·霍伊尼斯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G206.2/2730/ 1 | 2 |
97 | 美学麦克卢汉:媒介研究新维度论集 | 李西建, 金惠敏主编 | 商务印书馆 2017 | G206.2/4011 | 2 |
98 |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 彭兰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 G206.2/4280/ 5 | 2 |
99 | 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a critical history of social media | (荷兰) 何塞·范·迪克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 G206.2/3445/ 1 | 2 |
100 | 新闻美学 | 季水河著 | 新华出版社 2001 | G210-05/201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