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航 >> 中国古代史[分类号: K21~K24 ]
题名 | 责任者 | 出版信息 | 索书号 | 借阅次 | |
1 | 楚文化研究论集 | 楚文化研究会编 | 荆楚书社 1987- | K203/4402 | 6 |
2 | 东晋门阀政治.第4版 | 田余庆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K237.2/6080/ -4 | 6 |
3 | 漢書 | (汉) 班固撰 | 中華書局 1962 | K234.04/1160 | 5 |
4 | 文明的历程 | 李学勤主编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0 | K22/4094 | 5 |
5 | 中国古代史读本:ancient Chinese history | 陈苏镇, 张帆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K22/7448 | 5 |
6 |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 毛汉光著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2 | K22/2039/ 1 | 4 |
7 | 楚史 | 张正明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K225/1216/ 1 | 4 |
8 | 楚史 | 张正明著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6 | K231/1216 | 3 |
9 | 左传 | 郭丹, 程小青, 李彬源译注 | 中华书局 2012 | K225.04/4076/ 12 | 3 |
10 | 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修订版 | 纪连海著 | 现代出版社 2018 | K236.042/2733/ 1-1 | 3 |
11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 罗新 | 海豚出版社 2014 | K239.210.7/6002 | 3 |
12 | 慕容鲜卑的汉化与五燕政权:十六国少数民族发展史的个案研究:a case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the sixtee... | 李海叶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 K289/4036 | 3 |
13 | 东晋门阀政治 | 田余庆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 K237.2/6080 | 3 |
14 |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前期的變化 | 唐长孺, | 中华书局 2011 | K230.7/0041 | 3 |
15 | 辽宋夏金史讲义 | 邓广铭著 | 中华书局 2013 | K24/1708 | 3 |
16 | 楚史论丛 | 张正明主编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 | K225/1216#2 | 3 |
17 | 吕著三国史话 | 吕思勉著 | 中华书局 2006 | K236.09/6062 | 3 |
18 | 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the literature and cultrue of the Liang (502-557) | 田晓菲著 | 中华书局 2010 | I209.391/6064 | 3 |
19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陈羡著 | 重庆出版社 2009 | K239.07/7480 | 2 |
20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 | 陈高华, 陈智超等著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 | K05/7402/ -1 | 2 |
21 | 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第2版 | 刘刚著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 | K222.09/0272/ -2 | 2 |
22 | 楚文化史 | 张正明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 K231.3/1216 | 2 |
23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 孙机著 | 中华书局 2014 | K220.3/1947 | 2 |
24 | 春秋史.校订本 | 童书业著 | 中华书局 2006 | K225/0053/ 1 | 2 |
25 | 左传选译 | 译注陈世铙 | 凤凰出版社 2011 | K225.04/4076/ 10#1 | 2 |
26 | 周書 | (唐) 令狐德棻撰 | 中華書局 1971 | K239.24/8042 | 2 |
27 | 两晋南北朝史 | 吕思勉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K235/6062/ 1 | 2 |
28 | 孙吴文化 | 王永平编著 | 南京出版社 2005 | K236.303/1031 | 2 |
29 |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修订版 | 荣新江著 | 三联书店 2014 | K220.3/4403/ -1 | 2 |
30 | 大汉兴亡四百年 | 李金海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K234.09/4083 | 2 |
31 | 三国史话 | 吕思勉著 | 三联书店 2012 | K236.09/6062/ 2 | 2 |
32 | 巫统、血统与古帝传说 | 陶磊著 |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0 | K21/7710 | 2 |
33 | 北史 | (唐) 李延壽撰 | 中華書局 1974 | K239.24/4015, K239.24/4015#14, K239.2... | 2 |
34 | 三国志今注今译 | 苏渊雷主编 | 湖南师范大学 1991 | K236.4/4431 | 2 |
35 | 三国志全鉴 | (西晋) 陈寿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 | K236.042/7450/ 3 | 2 |
36 | 尚書校釋譯論 | 顧頡剛, 劉起釪著 | 中華書局 2005 | K221.04/7147/ 1 | 2 |
37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 罗新著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 K239.210.7/6002/ 1 | 2 |
38 | 《汉书》解读 | 王子今, 杨倩如撰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K234.104.2/1018 | 2 |
39 | 楚文化志 | 张正明主编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8 | K231.3/1216/ 1#1 | 2 |
40 | 《左传》选评 | 王维堤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K225.04/1024/ 1 | 2 |
41 | 左传 | (春秋) 左丘明撰 |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 | K225.04/4076/ 2 | 2 |
42 | 楚史新探 | 宋公文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 | K225/3080 | 2 |
43 | 楚文化论 | 陈涛著 | 新华出版社 2021 | K224.03/7435 | 2 |
44 | 国家建构与文化认同:以北魏的兴废进行的考查 | 张宏斌著 | 人民出版社 2016 | K239.21/1230 | 2 |
45 | 三国全史 | 南门太守著 | 现代出版社 2017 | K236.07/4034 | 2 |
46 | 後漢書 | (宋) 范曄撰 | 中華書局 1965 | K234.24/4464 | 2 |
47 | 大秦帝国 | 萧然著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 K233/4423 | 2 |
48 | 中国原始社会史 | 宋兆麟, 黎家芳, 杜耀西著 | 文物出版社 1983 | K21/3030#1 | 2 |
49 | 三國志.第2版 | (晋) 陳壽撰 | 中華書局 1982 | K236.4/7450/ -1 | 2 |
50 |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殷商 | 王进锋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K223.09/1038 | 1 |
51 | 周礼开讲 | 徐启庭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K224.06/2830 | 1 |
52 |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 | 陈来著 | 三联书店 2002 | B220.5/7450 | 1 |
53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 | 唐长孺著 | 中华书局 2012 | K23/0041 | 1 |
54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唐长孺教授八十大寿纪念专辑 | 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 K230.6/1334#1 | 1 |
55 |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 (日) 鹤间和幸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K232.07/4732 | 1 |
56 | 秦史稿 | 林剑鸣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厘米 | K233/4486 | 1 |
57 | 此秦可待:大秦帝国启示录 | 天下明珠著 | 研究出版社 2022 | K233.09/1016 | 1 |
58 | 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China and the World during Han and Tang Dynasty | 王永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 K234.03/1031 | 1 |
59 | 汉武王朝 | 童超主编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K234.109/0047 | 1 |
60 |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 唐長孺著 | 中華書局 1983 | K235.07/0041, K235.07/0041/ 1 | 1 |
61 |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 (日) 川本芳昭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K235.07/2254 | 1 |
62 |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 唐长孺, | 中华书局 2011 | K235.07-53/0041/ 1 | 1 |
63 | 三国志精粹 | (晋) 陈寿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 | K236.042/7450/ 11 | 1 |
64 | 晉書 | 唐 房玄齡撰 | 中華書局 1974 | K237.4/3002 | 1 |
65 | 南朝四史与南朝文学研究 | 张亚军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 K239.103/1213 | 1 |
66 | 隋唐史话.第2版 | 沈起炜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 K24/3449 | 1 |
67 | 明清史讲义 | 孟森著 | 中华书局 1981 | K24/1740 | 1 |
68 | 华夏文明的起源 | 田昌五著 |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5 | K210.7/6061 | 1 |
69 | 门阀、庄园与政治:中古社会变迁研究 | 文史哲编辑部编 | 商务印书馆 2011 | K220.7-53/0055/ 1 | 1 |
70 | 太炎先生尚書說 | 章太炎講 | 中華書局 2013 | K221.04/0049 | 1 |
71 | 楚史传奇 | 司皓君, 靳宝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4 | K231.07/1721 | 1 |
72 | 秦朝:被曲解的历史:全面解密秦帝国的历史谜团与政治玄机 | 刘义光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K233.09/0249 | 1 |
73 | 秦朝穿越指南 | 张不叁编著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 | K233.09/1212 | 1 |
74 | 大秦风云 | 历史不是僵尸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 | K233.09/7151 | 1 |
75 | 五胡十六国:中国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 (日) 三崎良章著 | 商务印书馆 2019 | K238/1023 | 1 |
76 | 南北朝的故事 | 蔡东藩著 | 华夏出版社 2008 | K209/4444/ 1#6 | 1 |
77 | 文物夏商周史 |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 中华书局 2009 | K871/5066#2 | 1 |
78 | 先秦史 | 吕思勉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 K225.4/6062#1 | 1 |
79 | 秦汉史 | 钱穆著 | 海南出版社 2021 | K232/8326/ 2 | 1 |
80 | 文景之治 | 史杰鹏 (梁惠王) 著 | 重庆出版社 2007 | K234.1/5047 | 1 |
81 | 汉书译注 | 陈朴, 徐峰译注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K234.104.2/1160/ 3 | 1 |
82 | 大黑暗前后的翻腾跌宕:对《三国志》的政治 / 战略解读 | 时殷弘编著 | 商务印书馆 2022 | K236.042/6421 | 1 |
83 | 三国时报 | 韩明辉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K236.09/4569 | 1 |
84 | 北齊書 | (唐) 李百藥撰 | 中華書局 1972 | K239.24/4014 | 1 |
85 | 方位观念与中国文化 | 吴桂就著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 G0/6040 | 1 |
86 | 中国史纲:插图本 | 张荫麟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K220.7/1240/ 1 | 1 |
87 | 古史新探 | 程民生主编 | 人民出版社 2013 | K220.7/2672 | 1 |
88 | 戰國策 | (西漢) 劉向編集 | 齊魯書社 2005 | K231.04/0227/ 1 | 1 |
89 | 汉朝大历史 | 吕思勉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 | K234.07/6062 | 1 |
90 | 三国志人物全传 | 陈寿撰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 | K236.042/7450/ 9 | 1 |
91 | 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 | 逯耀东著 | 中华书局 2006 | K239.21/3794/ 1 | 1 |
92 | 魏書 | (北齐) 魏收撰 | 中華書局 1974 | K239.24/2628 | 1 |
93 | 隋唐史话 | 乌廷玉 | 北京出版社 1984 | K24/2711#1 | 1 |
94 | 山海经校注 | 袁珂校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K210.7/4011#1 | 1 |
95 | 山海经存 | (清) 汪绂 | 杭州古籍出版社 1984 | K210.7/3123#1 | 1 |
96 | 中国古代史.新版 |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 |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 K20/2522/ -1 | 1 |
97 | “解读早期中国”系列 | 许宏著 | 三联书店 2022 | K220.7/3830 | 1 |
98 | 三禮鄭氏學發凡 | 李雲光撰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 | K224.06/4019 | 1 |
99 | 中国封建社会 | 瞿同祖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K230.7/6673 | 1 |
100 | 秦漢史 | 吕思勉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K232/6062/ 1 | 1 |